财政资金的精准投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普及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助力打造寓教于乐的宣传平台,有效引导市民和学生群体关注我市资源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升相关宣传的影响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市财政积极支持市林业部门建成全市首家野生动植物科普馆。尽管面临财政收支压力,仍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等方式,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本地专业野生动植物科普场馆的空白,更以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逾千件标本馆藏,构建起一个集“科研展示、科普教育、生态宣传”功能于一体的优质公共文化平台,真正实现了财政资金“用在实处、发挥实效”,持续为青少年及广大成人群体提供教育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财政投入筑牢硬件根基,打造高品质科普阵地
面对本级财力紧张的实际情况,连云港市没有放缓公共科普事业发展步伐,而是通过“内部统筹 + 外部争取”的双重路径破解资金难题。投入近170万元建设野生动植物标本库,为千余件标本提供安全规范的存放环境;累计投入二百余万元配置中央空调系统、消防设施、安防监控,构建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三百五十余万元用于一楼科普馆布展,让3000平方米的展馆空间实现功能性与体验感的双重提升,为科普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这座投资八百万元、全市独有的科普馆,已成为江苏省首批“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以“唯一”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为市民打开一扇探索自然奥秘的专属窗口。
二、多元成效彰显财政价值,社会效益全面释放
科普教育效能持续放大,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对于青少年,科普馆通过打造沉浸式课堂,播撒科学种子。在财政支持打造的特色展区与研学活动中,青少年告别枯燥的理论学习,参与沉浸式体验,在欢声笑语中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科学精神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对于成年人,科普馆通过更新认知开拓视野,唤醒保护自觉。本地林业站工作人员踏查绘制的植被手绘图,让成年人重新发现家乡“推窗见绿、移步进林”的生态之美;特色展区的生命链展示,让成年人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主动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财政投入让自然科普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野生动植物科普馆全面展现连云港山海相拥的生态之美与生物多样性资源,成为对外宣传连云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最终转化为惠及全民的科普资源与生态财富。连云港野生动植物科普馆的实践证明,财政赋能的科普不仅能打造“唯一”的优质阵地,更能让教育之光惠及全年龄段人群,让生态文明理念从场馆走向社会、融入生活。下一步,连云港市财政局将继续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持续加大生态科普宣教投入力度,让财政保障成为全民生态素养提升的“助推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连云港贡献更多财政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