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当前及下半年财政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稳增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抢抓时间窗口,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涉及财政的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全市稳增长积极贡献财政力量。要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建强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提高工作效能,以务实的工作成效稳定收支预期,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扎实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工作力度,积极会同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加快办理退税,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及时下达中央财政支持留抵退税等专项资金,对留抵退税规模占财力比重过高的行政区(功能板块)予以倾斜。实行“预拨+清算”方式对退税专项资金单独调拨,促进退税进度与库款资金统筹衔接。加强留抵退税风险监控分析,配合税务部门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
二、多措并举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在收入组织方面,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深入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在落实好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强与县区联动,按月梳理财政收入相关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变化原因,制定有力有效举措,共同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建立专题研究财政收入形势工作机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调整确定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在支出管理方面,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余额、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机制,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确保财政资金用得又快又好。
三、全力支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方案,确保将国家六方面33项措施中与财政相关的举措逐条、逐项落实到位,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落实好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提高至50%、扩大失业保险留工补助范围、增发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及早下达市级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调剂金,支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的预期目标。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快下达预算,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释放内需潜力。
四、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分级负责制,坚持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三保”支出的重要内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 “三保”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强化社会民生兜底保障,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涉粮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工作,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构建涉粮资金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加强涉粮财政资金过程跟踪监管,支持构建更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五、全力以赴防范债务风险。坚持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风险同步防范与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财政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发挥政府性债务率指标考核结果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的导向作用,积极督促各县区落实市政府已分配的化债任务。对化债进度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进度落后的县区进行通报,对进度较快、风险等级实现良性下降的县区进行表扬,并将结果应用于新增政府债券分配等相关工作。关注隐性债务化解质量,督促各县区和相关债务主体合规化债。会同国资、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持续加强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理,及时上报关于落实经营性债务管控要求的各项任务清单。推动平台公司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依法合规承接政府公益性项目,加快向实体化经营主体转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平台公司到期债务正常周转接续,加速早日实现存量债务“短变长”“高变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