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统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抓牢抓实基层“三保”和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强化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高质量完成全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全市“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着力夯实财政收支基本盘。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聚焦助企纾困、稳经济大盘、增民生福祉、稳基层运行,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增收。预计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一着不让抓好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加快国有资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盘活增效。继续把牢预算关口,严控一般性支出,对论坛、展会等活动一律从紧,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做好项目支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的统筹取舍,集中财力办大事。一着不让狠抓财政收支平衡工作,切实增强落实重要部署、推进重点工作的财力保障。加快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当年预算资金、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执行进度,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依法合规、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快基建工程及其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加强协同、优化配置,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和政策供给,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积极进取、多作贡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金配置向产业科技创新聚焦,强化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配套支持和科技型孵化器主体培育,推动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落实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加强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运用,深入实施中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政策,落实海洋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争取将更多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的支持范围,支持推动扩大有效需求。加强与发改等部门协同配合,发挥新增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带动效应。用好展会拓市场关键渠道和外经贸提质增效资金,支持稳外资稳外贸。
(三)强化对接、跟踪管理,支持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吃透把准上级政策支持方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契合国家政策的好项目,强化跟踪对接,深化资金管理,深入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加强班列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爬坡奖励政策,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发展,促进集装箱运输快速上量和可持续发展,用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上级政策和资金补助,推动连徐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加快建设。运用“城新贷”等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城市更新,推进保障房政策落实,进一步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投入。支持办好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丝路物博会等,推进会展论坛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支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升级,推进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建设。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四)夯实基础、量力提升,着力做实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加强对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民生兜底保障,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助力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建设。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就业创业。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支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加快发展现代文旅产业。
(五)深化改革、练好内功,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谋划实施新一轮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密切关注并根据国家和省在消费税、增值税、水资源费改税等税制领域改革的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做好政策落实工作。研究将各类政府相关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制度,重点关注资产盘活收入、债券收入、单位资金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拓宽政府财力来源。研究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安排,进一步支持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以“零”为起点,所有支出遵循“先定事后定钱”的原则,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打破支出固化格局,集中财力办大事,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实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完善专项资金管理、预算执行约束、绩效管理等机制,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规范推进政府基金市场化运营、专业化运作。稳步推进市以下收入划分改革,规范收入分享,提升区级财力同事权匹配程度。以“整、建、促”为工作主线,扎实开展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连云港市财政局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中路99号 电话:0518—85521530、85521521(办公室)85521542(会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