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11月24日)
2017年,市财政局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保运行、保民生、促改革、促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部署,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精准发力,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求真务实组织收入,努力实现收支平衡。市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要继续把加强收入组织作为财政部门的第一要务,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增收节支齐抓。联合税务、国土、人社、国资等相关部门深入加强形势分析,完善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推进建设部门建筑业税(费)委托代征工作,挖掘增收潜力,全力以赴依法征收,厉行禁止虚收空转,努力做到同比口径税收总量有增加、实际收入总量不减少、真实收入质量不下降。积极推进财源建设,着力巩固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切实增加可用财力,努力实现收支平衡。推动土地出让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扩大规模,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突出保障发展导向,重点保运行、保民生、保重点项目建设,对由政府兜底的民生工程和市级重点重大项目给予优先保障。
二、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推动政策落地生效。深入研究省支持我市建设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认真梳理量身定制的一市一策涉及财政部门的政策具体内容,进一步做好向上对接、贯彻落实工作,确保惠及我市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效。以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国际货运班列、连博会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协同市相关部门加大铁路、机场和水利等一批重大项目政策和资金争取力度,在转移支付、债券资金、社保补助等方面,争取上级给予我市更多的倾斜。
三、深化支持方式创新,发挥财政杠杆效应。根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各类改革方向,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积极深化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逐步提升财政性资金对相关领域的撬动作用。全面清理整合政府专项资金,将原有的320余项专项资金归并为发展类、民生及基本保障类、建设类、其他类等四大类64项。改革政府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将能够市场运作的财政专项资金,通过拨改基、拨改投、拨改贷等方式实施市场化运作。探索发展类专项资金资本化运作方式,通过整合工业、科技、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务、文化等专项资金,形成1.63亿元规模(待定,需市领导研究确定)的产业发展基金资本金(基金采用资本化股权投入方式,实行项目公司化运作,项目完成后通过资本市场向项目所在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转让股权),新设天使投资基金,做大苏科贷、苏微贷、小微企业创业贷、连农贷等基金产品规模。突出民生及基本保障类专项资金均等化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性,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实施建设类专项资金资本化管理模式,将一些金额较小、用途类似的项目资金实施进一步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共设基金等方式聚集各类资本参与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发展基金规范高效运作,加快基金政策性投资和产业投资步伐。继续通过做好项目储备、加强培训宣传、提供咨询服务、健全政策制度、完善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快我市PPP项目推广步伐。
四、推进落实五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为工作重点。用足用活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财政部门服务企业的力度和深度,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意见,将棚改安置与去库存紧密结合起来,确保2017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普惠性税收政策和降低中小微企业税费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分清轻重缓急、坚持量力而行,加大对2017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等领域短板。
五、深化法治财政建设,推进依法科学理财。深化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大对各类存量资金的盘活力度,对所有结余结转资金认真梳理,并进行分类处理,统筹所有可用资金来弥补缺口。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所有适评的专项资金都实施绩效评价;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加快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运行机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大预决算公开跟踪、指导和督查力度,确保预决算公开内容的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后续工作,构建加强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系统上线的基础上,2017年底前,在市级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间全面实现集中支付电子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改革债务管理方式,优化存量债务结构,加强融资平台监管,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六、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服务水平。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逐层逐级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财政部门自身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财政改革发展全过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财政干部敢于担当,学会用全局观念、战略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跳出财政看财政,当好政府的理财参谋。强化财政干部服务、效能、规则意识,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强化风险防控,用制度规范理财行为,切实做到为民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